【资料图】
民政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数为683.3万对,较上一年减少约81万对。
这也是自2014年开始,我国结婚登记数量连续9年逐年下滑。其中2019年首破1000万对,2020年又破900万对,2021年跌破800万对,2022年则冲破了700万对。尤其是2020年,受疫情影响,一年下降的数量就达到了113万对。与2013年的高峰值相比,到2022年,下降幅度已达49.3%。
也就是说,结婚登记数量已经比高峰期下降了近一半,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。因为,结婚登记人数与生育人数是密切相关的,如果结婚登记的人数下滑太快,就意味着生育人数也会下滑很快,甚至下滑更快。生育数量没有保证,对人口结构、劳动力供给、社会保障等都会带来不利影响。关注人口增长,关注年轻人婚育状况,已成为当前各级都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。
造成结婚登记数量连续下降的原因,当然是多方面的,有客观的,也有主观的,有社会的,也有个人的,有观念方面的,也有现实问题方面的。正是影响年轻人婚育问题的因素很多,也就更需要确立系统思维,全方位认识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,从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。
客观地讲,三年疫情对年轻人的婚育影响是比较大的。三年中,不仅结婚登记的人数出现了比较大的下降,离婚的人数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增多。一增一减,对生育产生的影响就更大,对人口结构、劳动力供应等也形成了更大的压力。为什么疫情会对结婚登记带来不利的冲击和影响呢?原因也很简单,那就是企业运行状况差了,居民就业压力加大,收入来源少了,而婚育对家庭经济条件的压力也会无形中加大。正是在这样的心境下,一些年轻人也就选择了不婚不育,或者推迟结婚生育。自然,也就出现了结婚登记人数下降、生育率降低的问题。
除此之外,年轻人的婚育观出现变化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。过去的年轻人,都把婚育当作一种责任、一种优秀传统、一种家庭文化对待,因此,不管有多大的压力,也不管面对怎样的环境,不管是否会加大生活的困难,都会更多地从社会、家庭等需要出发,将这份责任勇敢地挑起来,不太过多考虑自身利益。但是,今天的年轻人,观念和思想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,“自我”意识明显增强,结婚也好,生育也罢,首先考虑对自身会带来什么影响,并在影响和幸福之间进行全面比较,最终决定是否婚育。自然,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部分年轻人选择不婚不育了。如果说过去谁要是不婚不育,会受到一些冷言冷语的话,今天已经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压力了。
当然,婚育成本的快速提升,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,对收入预期的恐惧心理增强,也是年轻人是否选择婚育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。同样的结婚,同样的生育,过去是相对轻松的,今天则负担越来越重。住房、教育、医疗等,都会让年轻人在婚育方面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。纵然一些地方出台了诸如对二、三孩家庭给予补助补贴政策,在购房方面给予优惠,与强大的成本开支压力相比,完全是杯水车薪,根本无法消除年轻人的婚育压力负担。
正是因为影响年轻人婚育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多,激励年轻人婚育的有利因素则越来越少,因此,也就直接导致结婚登记人数不断减少,生育率不断下降,从而对人口结构、劳动力供应等形成巨大压力。因此,越来越多的建议希望国家能够出台强有力的政策鼓励年轻人婚育,维护人口不出现断崖式下降。
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,却不要过于焦虑。笔者认为,年轻人婚育数量下降,确实是一个问题,但是,这个问题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。特别是年轻人婚育观念转变带来的阶段性婚育率下降,会在3-5年内得到缓解,那就是年轻人不可能都选择不婚不育,而是会影响眼前的婚育状况。3、5年后,中国的婚育率会出现反弹,且反弹的幅度会比较大。正常情况下,可以反弹至2020年的水平,而不是目前的水平。加上二、三孩政策放开,中国的人口增长问题会比韩国、日本等小得多。只要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、社会保障等有效衔接,即便以后再出现人口增长速度放缓或下降,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就会大大降低,人口数量减少带来的正向效应则逐步显现。